触屏版

《八一宣言》称孙永勤为抗日民族英雄

时间:2014-09-24 09:35 来源:乐投米兰网 0 缩小 放大 正常
0

孙永勤雕像

  乐投米兰网记者 王鑫  通讯员 郑思佳

  由传奇剧导演郭靖宇执导,性格演员杨志刚主演的年代传奇大戏《勇敢的心》近一段时间在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四卫视持续热播。该剧历史背景广阔,人物性格鲜明,用76集的篇幅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国恨家仇相交织的故事。杨志刚在剧中完美演绎了霍啸林从一个纨绔子弟成长为民族英雄的过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为观众献上了一部“生猛之作”。

  此前,有报道称,在电视剧《勇敢的心》中,霍啸林的原型是热河著名的民族英雄孙永勤。这样的报道引起了各界关注,对此说法,兴隆县史志办前主任王庆生表示,《勇敢的心》这部电视剧很好的表现了热河儿女抗击外敌的决心和勇气,但是关于霍啸林原型是否与孙永勤有关,还是需要更为严谨的考证。

  日前,记者经过多方走访,调查了解到接近历史真实的孙永勤全貌。

  抗击外敌 发动农民抗日武装起义

  他是1933年在兴隆一带打起“天下第一军,均富又济贫”大旗的领导者;

  他是抗日平津战场上日本关东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是《八一宣言》中,与吉鸿昌、瞿秋白、方志敏等齐名的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

  他的名字叫孙永勤。

  孙永勤,1893年生于兴隆县黄花川孙杖子村一个富裕的农民之家。少年时读书,长大习武,为人正直,性格豪爽,在黄花川一带很有威望。据相关史料记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吞并全中国的野心,于1933年2月份三批向热河进犯。孙永勤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惨遭杀戮,极为愤慨。

  据王庆生介绍,1933年4月21日,日军侵占兴隆,当时有1000多名日军,3000多名伪军。6月份,兴隆县被撤销,正式划归伪满洲国,成为乐投米兰县兴隆办事处。当时40岁的孙永勤,不忍日伪军的压迫。正当孙永勤徘徊之际,一天,从关里来了一位“卖水鞋”的人在孙永勤家落脚。他与孙永勤彻夜长谈,谈到共产党,谈到红军,谈到迁安、遵化农民暴动,谈到开滦工人罢工,孙永勤激动得一夜没合眼,茫茫黑夜,眼前豁然开朗。此时,车河口“大成兴”商号股东汉奸岳荫臣向日本人诬告孙永勤劫走枪支、煽动抗日,图谋不轨。几次抓捕之下,孙永勤虽得以逃脱,但家中已难以存身,官逼民反,孙永勤决心走武装反抗的道路。

  1933年12月10日,孙永勤来到乐投米兰县路通沟赵家庄,串连了赵林、赵来等7位农民弟兄共议暴动大计,12月11日,孙永勤带领赵林等遣回黄花川,同团丁17人聚集,宣布暴动,并庄严宣誓:“见贼就杀,毫不留情;有死无降,向前拼命;爱护百姓,不害好人;精忠报国,永无二心!”在村里树起“天下第一军、均富又济贫”的大旗,拉起了一支农民抗日武装——民众军,孙永勤为军长,发动了黄花川农民抗日武装起义。白地红边的抗日救国大旗迎风飘舞,村里的男女老少全都聚拢而来。孙永勤站在村头的大辗盘上,高声地向大家宣讲道:“乡亲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活下去,只有甩老子、抛妻子、打鬼子,先救国、后治家,愿乡亲们与我们一道打鬼子!”消息传开,群起响应,很快组织一支200余人的队伍。他们杀鬼子除汉奸夺得枪支弹药,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济贫。民众军声威大震,队伍很快发展到500多人。

  队伍在扩充,战斗在继续,孙永勤率领队伍转战车河、黑河、潵河、柳河四条大川,战斗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热南大地。

  王庆生说,兴隆县地处山区,平时老百姓喜欢打猎。当时由当地农民组成的民众军,就运用过去山中打猎和围剿土匪学会的游击战术,在孙永勤的率领下,他们避实击虚、出其不意地打击日伪势力。1933年12月至1935年5月的一年半时间内,民众军发展到5000多人。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对孙永勤和民众军采取了招抚、围剿两种办法,都没有取得成功,恼怒的日本人称呼孙永勤为“山耗子”,孙永勤则鄙视地称呼日本关东军为“黄豆皮子”(日军军服为黄豆颜色)。

  英勇抗击外敌 孙永勤名留《八一宣言》

  1934年4月,民众军已猛增至5000余人。这时,中共京东特委李葆华派特委委员王平路与孙永勤联系,向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方针、政策,提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与日寇血战到底”的纲领。孙永勤积极接受了建议,将民众军改编为抗日救国军,孙永勤为军长。

  整编后的抗日救国军巧妙地运用灵活战术,兵分三路战斗在长城沿线的迁西、宽城、青龙、兴隆、遵化一带活动。武器弹药、被服粮食主要从战斗中缴获。全军上下出现了争取各方抗日志士,坚决抗日的新气象。

  据了解,在孙永勤带领的救国军中,经历了很多的战役。1935年4月中旬,孙永勤率部转战到老梁山。这天夜晚,部队被千余日伪军包围,激战一昼夜,击毙日伪军几十人,战斗中,孙永勤腿部不幸负重伤,抗日救国军也伤亡很重。

  与日伪军接连不断地激战,抗日救国军的弹药严重消耗,其它军需品也无以为继。时至五月,战士们还穿着棉衣,这时抗日救国军仅存千余人。

  老梁山战斗失利后,敌人步步紧追,使部队大量减员,活动范围不断缩小。这时,中共冀东地区党的组织委派中共遵化县委和孟家铺游击队与孙永勤取得联系,帮助抗日救国军开进长城,并运去一部分武器弹药。5月16日深夜,救国军与尾追入关的部分日军接战,毙伤日军40余人后,即避往深山。

  这时,日伪当局以更大的规模加紧了对抗日救国军的包围,他们从西、北、东三面形成合围态势,救国军唯一可以的退路就是跨长城进关里来摆脱眼前的险境。

  5月20日,日驻华武官高桥致函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以“遵化县长等确有庇护孙永勤‘股匪’”为借口,派出大批关东军跃过长城,扫荡“孙军”。战斗中,孙永勤旧伤未愈,又负重伤。但他仍沉着镇定地指挥全军英勇反击。震耳欲聋的炮声,喊杀声,一场血战开始了。

  “孙永勤亲手枪毙了随队押解的栩腾、佐佐木后,回到阵地上,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阻击,救国军的弹药越来越少,而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孙永勤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王庆生告诉记者,有关于孙永勤的事迹是经过反复求证的。当时激战中的孙永勤强撑伤腿,艰难站立起来,向阵地上的将士们说:“弟兄们,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战,宁死也要跟小鬼子拼到底!”此时,凶猛的敌机横扫过来,他和身边的关元有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在这场战役中,只有张福义、李连贵、年焕兴等少部分突出重围。

  据资料记载,孙永勤创立的抗日救国军,虽只坚持战斗了一年半的时间,但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与日伪军战斗200余次,攻克敌据点100余座,歼敌数千人。他创建的历史功勋将永垂史册。1935年8月1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发表了著名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高度赞扬了一批誉满全国的民族英雄,孙永勤的名字赫然在列。宣言中写到:“罗登贤、徐名鸿、吉鸿昌、邓铁梅、伯阳、童长荣、潘洪生、史灿堂、瞿秋白、孙永勤、方志敏等民族英雄为国而捐躯……都表现出我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都证明我民族抗日救国的必然胜利。”宣言提出:“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并号召全国人民,不分阶层,不分党派,共同团结,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抢救民族危亡。”

  孙永勤领导创建的抗日救国军虽然失败了,但他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长城内外撒下了抗日的火种,激励了人民抗日救国的决心。

  孙永勤后人不忘民族英雄的抗战精神

  在《寻找英雄孙永勤》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是孙永勤的妻子雷永兰对丈夫的追忆。“有时候,思念苦了,白天我一个人坐在大门口,两眼望着山上的树,天上的云,好像听见了永勤带领战士冲向敌阵的喊杀声,看见了‘抗日救国军’的大旗在空中使劲儿地飘摆……想想过去的苦年月,看着现在的好日子,永勤的血没有白流,他不枉是一个钢打铁铸的汉子,抗日救国的英雄。”

  据孙永勤的孙子孙团营讲述,对爷爷的所有了解主要来源于他亲爱的奶奶雷永兰。小时候,奶奶雷永兰经常颤巍巍地一步一步地把年幼的孙团营领到孙永勤的灵牌前,然后就在旁边的椅子坐下,把孙团营搂在怀中,一段段地给他讲起有关孙永勤的往事。在孙团营的记忆中,奶奶最爱描述的是孙永勤的形象:白马、双枪、长袍、礼帽。爷爷的这个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孙团营的脑海里,以至成年后,当孙团营从鹰手营子和唐山回老家探望老家遗址,经过长城和滦河时,脑中总是幻化出高大威武的爷爷,骑白马、提双枪、穿黑长袍、戴黑礼帽,挺立于雄峻高耸的长城之上和碧波荡漾的滦河岸边的情景。

  采访中,记者问及孙团营目前的生活状况。他告诉记者,2002年因为工厂不景气,他成了一名下岗工人,又身患腰椎、颈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目前主要的生活来源,除依靠每月领取政府颁发的托管费外,就是给人打零工赚取生活费用。对于很多人提出让他向政府寻求帮助的建议,孙团营说,他不愿意玷污爷爷孙永勤的英名,不愿意别人说他是靠在孙永勤的功劳簿上讨生活。“政府能帮助,肯定不会给政府丢脸,因为爷爷、父亲都不会允许自己胡作非为;政府不帮助,也会勇敢地面对来自生活的一切挑战,因为我是孙永勤的孙子,毕竟身体里流着爷爷的血!”孙团营这样坚定地说。

  在兴隆,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正后方,有一块比其他墓碑大了很多的黑色墓碑,墓碑上篆刻着“民族英雄孙永勤之墓”。在兴隆,这块孙永勤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百姓们并没有忘记他。提及孙永勤的故事,这里的人们都如数家珍,他的传奇故事,也激励着一代代兴隆人的成长。

  王庆生告诉记者,对孙永勤牺牲一事,中国共产党表示了极大的敬意与惋惜。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孙永勤的名字和事迹不光在国内,即使在乐投米兰市内,至今仍少为人知。

  由于当时正处特殊时期,孙永勤并没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以他一个山区的农民,在日本法西斯侵略气焰正盛,国民政府军失败溃退,工农红军还在南方艰难地反围剿之际,凭借一颗勇敢的心,组织起一支5000余人的农民队伍,誓死抵抗日本侵略者,与日寇血战长达1年半之久,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势力。在人们的心中,孙永勤和抗日救国军的官兵们不仅是他家乡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这样的英雄,不论出于什么样的理由,都该被历史铭记。

  在《兴隆县志》、《中共兴隆县历史》(第一卷)、《兴隆革命遗址》等书中,记者看到,孙永勤抗击外敌的事迹,都被作为重要章节着重提及,英雄早已离世,但他的精神将永存于史册,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据记者了解,在10月中旬将有一部关于民族英雄孙永勤抗击外敌的电影在兴隆县取景拍摄。热河儿女浴血奋战,在强敌来临时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将会永远流传。

关键词: 孙永勤